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06秒
所有结果320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Marie Laureillard:艺术家、收藏家杨佴旻的艺术与收藏
相关描述:杨佴旻 Yang Ermin  2019中国文人爱石有着悠久的传统,石头被视为能量的结晶、是宇宙动力的体现。艺术家杨佴旻是中国当代新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他对中国画色彩的强调推动了水墨画在当代的复兴。杨佴旻曾先后在南京、日本研习绘画艺术。令这位艺术家与古代大师、前辈紧密联系的,不仅是中国水墨画...
雅昌专稿|第11届嘉德艺术周亮点前瞻:艺术的盛宴 收藏的机遇
相关描述:随着秋意渐浓,艺术的气息也在北京的街头巷尾逐渐弥漫开来。备受瞩目的第11届嘉德艺术周(GFAA 2024)即将于2024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嘉德艺术中心盛大开幕。嘉德艺术周(GFAA)是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倾力打造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品牌。依托嘉德30年来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深厚背景、专业眼...
快讯 | 定了!第47届全国文房四宝艺博会将于5月21日-24日亮相北京展览馆
相关描述:近日,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宣布,第47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暨第12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用品博览会将于2021年5月21日-24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艺博会将以15804平方米展示规模,覆盖北京展览馆七个场馆。今年的艺博会定档5月下旬举办。虽然展会较之往年有所延后,但艺博会依然精彩不减。上海周虎...
戴贤坤:歙砚石品的鉴赏与评价
相关描述:笠谷按:家乡砚友戴贤坤先生,政务之余潜心于砚,有心,有行动,访石寻砚,身体力行,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砚文化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识见。因为出身地质学专业,戴先生对砚材的特性尤其有专业性的研究,本文发表于上月发行的《中国文房四宝》杂志本年度第7期,对歙砚的材质特点及石品的评鉴都有独到之处,颇值一读...
文房四宝——怎样选砚台(八)
相关描述:庞琦先生所用砚台三方  1、砚台的功能  砚台是研墨必备的工具,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自从国内市场流行墨汁,三十多年来,大部分书画家都不磨墨了,砚台也就被双规了。可是在书画方面很讲究的书画家,仍然有研磨的习惯,因此还是离不开砚台。  从出土文物中有汉代的砚台,那时的砚台造型很简单、石质粗糙。墨...
由赏玩、鉴藏看唐宋砚台文化
相关描述:【编者按】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艺术品市场的兴盛,作为收藏品的古砚逐渐引起人们关注,但砚台爱好者对砚台文化及市场状况了解甚少。砚台的文化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如何从“赏”到“藏”来把握古砚的丰富内涵及特殊性?单就石材方面,什么样的砚台才是好砚台?正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砚德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清...
砚台收藏家杨佴旻历代砚台展在尼斯亚洲艺术博物馆举行
相关描述:  2018年12月15日18时,阿尔比斯山落日余晖照耀着哥特式建筑的塔尖,尼斯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départemental des Arts asiatiques de Nice)在音乐声中开启了“和谐精神”之旅。展览现场  如果你同时拥有了阿尔卑斯山和地中海,那是一种怎么样的...
洮砚世家唯一女制砚师:一双糙手传承千年手艺
相关描述: 现年30岁的李琴娟出生于制砚世家,她是甘肃甘南卓尼县级传承人,也是家族中唯一一位女制砚师。图为李琴娟在位于兰州的”卓尼县洮砚李琴娟传习所“内打磨砚台。   “嗞…嗞…”位于兰州的“卓尼县洮砚李琴娟传习所”内传出一阵打磨石头的声音。李琴娟正坐在凳子上,手握一把平刀,神情专注地磨着置于案...
扎根黄河岸边 她用双手传承黄河澄泥艺术
相关描述:  一方澄泥砚,历经20多道工序、费时逾3个月才能面世,而入窑烧制的结果更是“天知道”——一天又一天,王玲一做就是30年。只是她从20来岁时面对着一无所成的碎片痛哭的年轻姑娘,变成了饱经风雨而从不言放弃的工艺大师。王玲,扎根黄河岸边的安徽女子,在与黄河澄泥的数十年的“亲密接触”中,也书写了...
献给乾隆帝的宝物: “仿唐八棱澄泥砚”贡墨
相关描述:     图1   图2   图3   图4   贡墨属于徽墨中一个重要类别,除每年按制岁供之外,海内公卿为讨君主喜欢,特地向徽州制墨家订制上等墨品以进献皇帝。安徽博物院也藏有不少贡墨,外形、制作皆精,其中有一锭乾隆时期大臣徵瑞进贡的墨品,艺术和历史价值颇高,特此...
砚德清风 ——故宫里的宫廷用砚
相关描述: 澄泥虎符形砚 清乾隆 青玉凤螭纹随形砚 清代 松花石雕如意纹池砚 清雍正 翠玉桃形砚 清嘉庆   砚,也称“砚台”。其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书写、绘画用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雏形,历经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时期的发展...
砚德清风——故宫里的宫廷用砚
相关描述: 澄泥虎符形砚 清乾隆 青玉凤螭纹随形砚 清代 松花石雕如意纹池砚 清雍正 翠玉桃形砚 清嘉庆   砚,也称“砚台”。其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书写、绘画用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雏形,历经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时期的发展...
砚之流变:瓜肤而縠理,金声玉德
相关描述:   东晋 青釉三足陶砚 广东省博物馆藏   砚的发端:史前及先秦时期的原始研磨器   在史前及先秦时代,“砚”被称为“研”,作为用以调色、研墨与泚笔的工具,它呈现出较为原始的形态,以研磨板附属研磨棒或研石的形态被广泛应用。   史前时期,绘画颜料为矿物质粉末,它由各色块状的岩石或...
传统名砚
相关描述:  洮砚,亦称洮河砚。洮河绿石产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喇嘛崖一带的峡谷中。洮砚的生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洮砚硬度较于端歙之间,下墨优于端砚而发墨优于歙砚,从下...
创新能否焕发制砚工艺新的活力
相关描述:  制砚看似是个体力活,其实涉及很多内容,包括设计。砚本身是一个传统的东西,怎么用当代的思维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在功能上继续保留传统?这两点要结合起来,不太容易。   刘克唐说,在制砚行业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反对市面上的匠人为了突出繁复的雕饰、缩减砚堂的空间比例,而降低砚台本身的实用...
人才青黄不接是制砚行业的通病
相关描述:  制砚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光是石料,也存在传承人断代与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一方砚台,从相材、制作到工艺,以及砚铭,处处体现制砚人的修养和功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制砚传承人刘克唐,传承“因材施艺、简朴大方”的鲁砚文化。谈到制砚传承时,他说,“当今传承有两方面,一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
老坑石料资源枯竭渐成制砚难题
相关描述:  由于形成时间长,故而老坑(指年代既久,出产量大且质精的石材坑口)所出石材从表面上看色泽温润沉浑,火气褪尽而显自然状态;新坑石材因其形成时间较短,给人一种质感单薄的感觉,有的虽然色彩夺目,但细观则燥气厌人,华而不美。而且,老坑石质一般缜密紧重;新坑则多松粗软嫩,稍加磕碰极易坏损。从古时开...
名砚涌现:隋唐时期的石砚名品大量涌现
相关描述:  唐代文士爱砚、品砚成风。这一时期,随着纸张普及,造墨技术日趋完善,唐代勃兴的书画艺术,对墨砚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时完全采用墨锭研墨,诸如发墨“细腻”、“滋润”、出墨“沉而濡纸”等,成为这时砚材品质追求的主要目标。砚质、砚形由此也发生了变化,砚的发展进入了空前兴盛的阶段。除此,石砚名...
砚业的未来在哪里:但留方寸地,好与子孙耕
相关描述: 准备起稿的砚石 江凌/摄   砚,本身是一种书写工具,它记载了历史,传承了文明。当砚随我们的书写习惯渐行渐远,而成为一门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刻、篆刻、文学等诸多门类的综合性艺术时,砚的未来在哪里?   民谚说得好,“但留方寸地,好与子孙耕”,既指保护有限的耕地,也指“砚田”,意指将...
砚之流变: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
相关描述: 东晋 青釉三足陶砚 广东省博物馆藏   砚的发端:史前及先秦时期的原始研磨器   在史前及先秦时代,“砚”被称为“研”,作为用以调色、研墨与泚笔的工具,它呈现出较为原始的形态,以研磨板附属研磨棒或研石的形态被广泛应用。   史前时期,绘画颜料为矿物质粉末,它由各色块状的岩石或土块...
首页<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

每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