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品专业搜索引擎--www.artso.net--艺搜

  • 综合
  • 拍卖
  • 艺术家
  • 展览
  • 资讯
  • 百科
  • 鉴证备案
  • 更多
热点推荐: 拍卖 双年展 天价 艺术博览会 收藏 投资 搜索用时:0.026秒
所有结果36条信息

别人在关注

浏览历史

雅昌专稿 | 洛克在华民族志摄影:百年前的中国西南
相关描述:策展人德戈金夫一直专注于人类摄影学方向的研究。2023年,他因一次工作坊进入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的馆藏,然后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收藏的大量中国早期摄影原作中,有18枚来自美国人约瑟夫·洛克的彩色干版玻璃底片,后经考证是于1928至1930年间在云南和四川拍摄的。德戈金夫对约瑟...
雅昌专稿 | 洛克在华民族志摄影:百年前的中国西南
相关描述:策展人德戈金夫一直专注于人类摄影学方向的研究。2023年,他因一次工作坊进入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的馆藏,然后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收藏的大量中国早期摄影原作中,有18枚来自美国人约瑟夫·洛克的彩色干版玻璃底片,后经考证是于1928至1930年间在云南和四川拍摄的。德戈金夫对约瑟...
雅昌专稿 | 段少锋:“21世纪漂流圣殿”呈现一个不可被定义的鞠腾
相关描述:2024年9月21日,鞠腾个展“21世纪漂流圣殿”在你颜艺术开幕, 此次展览由段少锋担任策展人。段少锋首次接触鞠腾是在2019年,当时鞠腾作为策展人的身份参与了“薛瓦勒的理想宫”展览。段少锋对鞠腾的评价是“活跃的,有能量的人”,这种评价在后来的接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鞠腾的艺术实践非常多...
陈向兵 | 城市、影像与叙事 ——读《影像-城市-历史1891以来深圳的变迁与重塑》有感
相关描述:本文作者陈向兵,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副主任兼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院长、深圳大学美术馆馆长。个人专著包括《另一面: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文化与政治》《艺术现场:当代深圳的视觉图像与叙事》等。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快速变迁的不仅是城市建设和变换不断的城市功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写实与象征--关于谢立俭油画肖像画的意义结构
相关描述:  创作的少数民族的肖像画。其实,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肖像画描绘的对象, 一般来说都是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在照相术没有出现之前,肖像画,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真,与雕塑中的造像一样,都是能够把真实生活中人的形象保存下来,用于观看,得以流传的唯一方法,所以,在历史上肖像画承担着巫术、宗教、政治...
专稿 | “浮悬者” 胡为一
相关描述:2021年,胡为一31岁。4月16日,其最新个展“浮悬在空中的灰尘曾经是一座房”于浙江美术馆启幕(南山138:浙江的青年当代艺术推广项目2021),展期一个月,相对全面地展现了这位90后艺术家与时代相处的内在逻辑。现场,我和他聊了聊,从中可窥而立之后的胡为一“历史感”愈显明晰,以图像为媒,...
潘诺夫斯基与模仿的悖论
相关描述:  本文译自凯斯·默克希的专著《理论的实践:后结构主义、文化政治与艺术史研究》,1994年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为该书第5章。  本书作者默克希早年在芝加哥大学攻读艺术史,1975年获博士学位,现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巴德学院艺术系主任,专长艺术的历史哲学和北欧文艺复兴运动。...
视觉的愉悦与挑战
相关描述:  新年之际,得河北美术出版社消息:拙著《视觉的愉悦与挑战:艺术传播与图像研究》在石家庄出版。感谢本书责编徐秋红女士,感谢冀少峰、鲁虹的劳作。  视觉的愉悦与挑战  艺术传播与图像研究  (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段 炼    第一章  视觉文化与美术研究  视觉文化与当代...
我从来没有想到,一本美术史会带来这么大启示
相关描述:  我进入美术史,是受到我的老师和朋友范景中教授的影响。1983年,我调到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学报工作,我与他初次见面,就感觉到他有真正的学者气派,我们很快成了朋友。我是1978年考入浙美版画系的,我们画画的人当时不太瞧得起搞理论的,但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开始觉得理论研究是很有魅力的,我...
当代符号学的处境 以米克·巴尔的视觉分析为例
相关描述:  这个讲座主要谈符号学在视觉文化研究中的应用。西方学术界的艺术研究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从艺术史到当代艺术的纵向推进,到20世纪末则横向扩展,使现代主义的精英艺术研究,超越了形式主义的内在局限而扩展为后现代的“新艺术史”研究,以及进一步的视觉文化研究。在21世纪初,视觉文化研究旨在超越内在...
符号学与视觉分析
相关描述:  这个讲座主要谈符号学在视觉文化研究中的应用。西方学术界的艺术研究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从艺术史到当代艺术的纵向推进,到20世纪末则横向扩展,使现代主义的精英艺术研究,超越了形式主义的内在局限而扩展为后现代的“新艺术史”研究,以及进一步的视觉文化研究。在21世纪初,视觉文化研究旨在超越内在...
观点 | 红梅:诗意的观照 ——读李象群的“元四家”系列
相关描述:在以多媒体、装置和观念艺术为主流样式的当代艺术中,雕塑往昔的地位已逐渐衰退,而在雕塑这一艺术门类的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分野:有的是综合了其它的艺术媒介甚至是声、光、电等科学技术,从而走向了装置,有的是从观念和材料入手,走向了观念雕塑。然而,无论从哪个层面上看,传统的具象雕塑都是步履维艰。李象...
儿童美术读物的西化倾向(上)
相关描述:   《荷花镇的早市》封面,着力探索民间生活和民间情感, 与情节性强的图画书不同,是一种实验性的探索。   对于儿童的早期成长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家长们的关注热点,这使得低幼儿童读物市场持续火爆。在儿童美术读物风格日益多元化的同时,其西洋化倾向日益加剧。一方面,沿袭多年的传统手绘...
【雅昌快讯】“海丝探源”展开幕:从感受出发构筑第三空间
相关描述: “海丝探源——八个人的视角”开幕式嘉宾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1月7日上午,“海丝探源——八个人的视角”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主要以时间与空间为线索,通过绘画、装置、纸本拓印、实物样本、历史文献资料、考察报告等展示8位参展艺术家对“海上丝绸之路” 为期一年的调研考...
肖伟胜:艺术史转向与视觉文化的衍生
相关描述:  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视觉文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这个时期,艺术史、人类学、语言学以及比较文学等学科遭遇到后结构主义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冲击。随着媒介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在二战后电视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种以图像为基础的媒介开始挑战文字和印刷术的主导地位,产生...
艺术史转向与视觉文化的衍生
相关描述: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视觉文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这个时期,艺术史、人类学、语言学以及比较文学等学科遭遇到后结构主义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冲击。随着媒介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在二战后电视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种以图像为基础的媒介开始挑...
走向一种听觉文化?
相关描述:  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陆杨、张岩冰译   选自《重构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导言   听觉文化革命的宏大构想   一个疑虑在游荡:我们迄至今日的主要被视觉所主导的文化,正在转化成为听觉文化,这是我们所期望的,也是势所必然的。不光出于平等对待。在视觉称霸两千多年后...
曹意强:我从来没有想到, 一本美术史会带来这么大启示
相关描述:  我进入美术史,是受到我的老师和朋友范景中教授的影响。1983年,我调到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学报工作,我与他初次见面,就感觉到他有真正的学者气派,我们很快成了朋友。我是1978年考入浙美版画系的,我们画画的人当时不太瞧得起搞理论的,但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开始觉得理论研究是很有魅力的,我...
“生”“深”之辩:钟曦绘画的 形式理路与公共世界
相关描述: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裘力斯·凯撒》中有这么一段别具意味的对话:   凯歇斯:告诉我,好勃鲁托斯,您能够瞧见自己的脸吗?   勃鲁托斯:不,凯歇斯,因为眼睛不能瞧见它自己,必须借着反射,接着外物的力量。   ……   凯歇斯:所以,好勃鲁托斯,留心听着吧;您既然知道您不能瞧见自己,...
【雅昌讲堂2924期】红专厂学术对话之视界分离和媒介转化 皮力:中国绘画的困境及其复杂性
相关描述:  视频信息: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红专厂学术对话之视界分离和媒介转化 李旭:“关于另类结局”   【雅昌讲堂】红专厂学术对话之视界分离和媒介转化 冯原:钟山的作品是一种视觉实验   【雅昌讲堂】红专厂学术对话之视界分离和媒介转化 孙振华:空间和场域   【雅昌讲堂...
首页<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每日最新